“双减”下,父母该如何支持小学生自主学习?

发布者:刘阳发布时间:2022-04-10浏览次数:22


作者:曹思齐 刘星雯

 

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随着“双减”逐步落地,孩子的家庭作业少了,课外学习班少了,考试不再排名了,在家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父母终于卸下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焦头烂额,也不用再奔波于送娃“上班”的路上。

 

“双减”下的新愁

然而,家长还没工夫喘口气,新愁已涌上心头:

孩子不写作业、不上培训班,居家的大把时光要如何科学支配?

考试排名这样的外在驱力变弱了,该由什么来驱动孩子学习?

居家时间变长,同伴一起学习的氛围淡了,孩子有足够的意志管住自己吗?

父母的焦虑不无道理。作业和校外培训是减了,可社会压力没有减,升学压力没有减,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律能力尚处于发展时期,学习动机比较模糊,对自我缺乏清晰的认识,很容易随着外界约束减少而放松懈怠,更有甚者,沉迷玩乐、荒废学业。比如,一些孩子总要拖到临近开学才完成寒暑假作业;一到双休日,作业写得歪歪扭扭、敷衍应付;放学后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一坐下学习就是喝水、入厕、发呆、吃东西。诸如此类的问题,父母很难做到气定神闲不焦虑。

事实上,“双减”对父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孩子在外界学习负担减少的情况下,自己管好自己的学习?

笔者给出的建议是:支持孩子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开发孩子的能量宝库


心理学家指出,自主性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每个人天生都有自由选择的需要和能力。当个体感觉到自己的行为自主时,就会有满足感,愿意探索新事物,接受适度挑战,追求胜任任务。这种自主性体现在学习中就是自主学习。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程颐说:“学莫贵于自得,非在外也,故曰自得。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能量宝库,家长过于操纵,这座宝库就可能旁逸斜出;家长过于疏懒,这座宝库就可能沉睡不醒;家长过于勤恳,这座宝库就可能日渐萎缩;而当家长只去唤醒、支持孩子的自主行为,孩子才更有可能意识到宝库的存在,从而去自己探索和挖掘宝库的能量。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像在自己的头脑中搭建起一座恢弘的城堡,如果学习者自身不愿投入心力去寻找资源、设计结构、一砖一瓦去搭建,旁人则无论如何不能把城堡建在别人脑袋里。

自主学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是在“双减”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六个维度:一是动机,学习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二是方法,能够有计划或自动化地使用学习策略和放松;三是时间,学习是定时而有效的;四是学习结果,意志坚定,有效控制行为,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判断;五是环境,对物质环境敏感,能够随机应变,选择和组织学习环境;六是社会性,对社会环境敏感,善于选择榜样和寻求帮助。

 

自主学习的误区


在强调父母支持孩子“自主学习”之前,需谨防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孤立学习”倾向。自主学习的含义之一是孩子的独立性,但“独立”不代表“孤立”。学习,既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的认知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建立联结、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化过程。学习的本质是在某种学习共同体中将社会历史文化经验进行内化的过程。学校、班级、小组是一个共同体,在网络上加入的虚拟自习室、参加的全国性夏令营等也是一个共同体,我们总处于各种学习共同体之中,任何“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孤立性学习,在本质上都属于“闭门造车”,自主学习离不开互动与合作,互动与合作可促使知识增值、思维活跃。

第二个误区是“唯自主化”倾向。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孩子的主体性,但并不放弃父母的引导和支持。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株葡萄,那么父母就是早期的支架,为孩子架桥引路,提供支撑。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妈妈在孩子的书桌前贴了一张名为“不要喊妈”的便签,上写“所有的题目请认真检查三遍,不要喊妈;不会的题目请多读几遍题目,不要喊妈”等一连串“不要喊妈”。“不要喊妈”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只“赋权”而不“增能”的不负责任的教养行为。孙悟空在取经路上遇到自己降服不了的妖怪,还会去搬各种救兵。而孩子在需要父母给予帮助、指点或鼓励时,父母将孩子推到一边,美其名曰“培养独立性”,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孤单,“自主学习”也蜕变成一种无人过问、不被重视的学习。即使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能够给予孩子具体的讲解,也可以给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启发、学习资源上的支持、自由探索的勇气,或者引导孩子在困顿时学会放空,让孩子感受到在任何沮丧的时候有父母的陪伴。

 

家长该怎么做?


作为家长,在孩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心理支持

要做好孩子心理的脚手架,最最重要的是要唤醒孩子的内生学习动机。《小王子》里有一句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你先要做的不是催促人们去收集木材,也不是忙于分配工作和发布命令,而是激起他们对浩瀚无垠的大海的向往。一旦孩子领悟到所学知识的魅力,便能定下心来,在学习的漫漫修行路上上下求索。

学会归因才能让孩子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养分。当孩子取得成就或者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增强学习效能感,防止孩子因为对学习成果的错误归因出现习得性无助或者过度骄傲自满。

但要注意的是,孩子需要在亲子关系中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才愿意主动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孩子需要倾述或者情感宣泄的时候,做好陪伴与安抚;倾听时做到无条件的尊重和接纳;分析学习成果时,多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不要居高临下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

要提升孩子的学习意志,摆正学习目标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坚持很难,放弃却很容易,只有当孩子意识到学习应该是为了自我提高而非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很厉害时,才能有一次次克服困难和怠惰的勇气和信念,在学习中也可以避免社会比较带来的焦虑、嫉妒、自卑,把更多的心力用于和自己比较、追求个人成长。

二、环境支持

“昔孟母,择邻处。”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大幅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一个大小高度适中的书桌、一盏护眼台灯、一台用来上网课的电脑、一块钟表、一片不会被打扰的学习空间等等,都是孩子学习路上的好帮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孩子相处时,我们要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如果我们自己每天一副“躺平”的样子,不学习不成长,工作浑浑噩噩,生活马马虎虎,又如何去要求孩子用功读书呢?如果家庭里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孩子无形中会被滋养和感染,无意识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要求。

三、策略支持

相比在学校里跟随教师的节奏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策略的要求更高,这时家长一定要做好引导。一方面,家长需要引导孩子细化学习目标和计划,比如明确一个学期、一个月或者某一天上午要完成哪些具体任务,而后执行学习计划,并对执行过程做好自我监控。另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各种学习方法,如学会整理笔记、把书中知识用图画或身体动作的方式表达出来、做便签记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等等,在信息化时代,还可以教会孩子使用网络搜寻学习资源,将手机电脑变为学习利器而非玩乐工具。

随着“双减”实施和孩子年龄增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家长,一定要时刻牢记我们的支持是孩子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大助力。

 

参考文献:

Deci, E. L., & Ryan, R. M. (2008). Facilitating optimal moti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cross life's domains. Canadian Psychology, 49, 14-23.

Dweck, C. S., & Leggett, E. (1988). A social-cognitive approach to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ical Review, 95, 256–273.

Harackiewicz, S. H. J. M. (2000). Motivating the academically unmotivated: A critical issue for the 21st centur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0, 151-179.

余文森. (2004). 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育研究, 11, 27-30.

庞维国,薛庆国. (2001). 中国古代的自主学习思想探析. 心理科学, 24, 59-62. 


来源|澎湃号·湃客“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