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总说自己没复习,学霸们到底有没有套路?

发布者:刘阳发布时间:2022-04-10浏览次数:41


作者:裴姣姣  马伟军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认真刻苦、成绩优秀,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学霸,但是每次考试前,当你问他们复习得怎么样时,他们总会说:唉,我准备得还不是很充分,很可能会考砸。等到成绩出来时你却发现,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优秀。

时间久了,我们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学霸很虚伪。但是如果我们了解了防御性悲观这个概念后,就会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防御性悲观是指个体无论在过去取得过怎样的成绩,在面临具有失败可能性的情境时,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低期望。虽然对负面结果的种种设想会引发他们的焦虑,但个体并不会沉溺于这些消极想法中,而是会将焦虑转化成为动力,积极采取行动,付出更多的努力来避免失败发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从自我价值保护的动机角度来看,之所以设立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是为了避免因达不到目标而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这是为可能发生的失败做准备,减少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的可能性。

虽然悲观主义者和防御性悲观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前,会对未来产生负向的预期,焦虑水平也很高,但是他们二者间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应对方式上。

悲观主义者采用回避式的应对方式,他们的注意力会更多地集中于自己的弱点和消极思想等方面,以至于会产生一种无助感和强烈的焦虑感,这种焦虑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他们并不会为实现他们的目标而付诸努力,是一种适应不良的反应。

而防御性悲观者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他们并不是相信自己一定会失败,而是觉得如果不够努力,他们将来可能会失败。因此他们会将焦虑转化为动力,积极地采取准备工作来应对自己的焦虑,为实现目标而付诸努力,是一种适应良好的反应。

因此,悲观主义者既降低了期望水平,也降低了成就,学习成绩较差。而防御性悲观者的低期望并不会对实际的成绩产生负面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和乐观者一样优秀。

 

我们来看一项针对成绩优秀的大学新生的研究。心理学者用量表区分出新生中的哪些人是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哪些人是素质性乐观主义者。这两组学生在中学时的成绩同样好,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平均成绩是3.81分,乐观主义者的平均成绩是3.83分。在预期自己第一学期的成绩时,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预期平均成绩是3.24分,而乐观主义者的预期是3.64分。显然,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对自己学习成绩的预期低于乐观主义者。结果,第一学期考试分数公布时,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平均成绩是3.34分,与乐观主义者的3.38分近乎相同。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为乐观的人比较积极,也比较容易成功。乐观是基于过去成功的经验对自己有一个较高的积极预期,在事件之前不考虑那么多可能的负面结果。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有积极想法和情绪的人都与高成就相关。但是防御性悲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悲观,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虽然一开始有较低的预期,但是他们并非要失败,而是让自己对可能的坏结果做好准备。因此,防御性悲观者和乐观者一样都可以取得好成绩。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对防御性悲观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那些整天担心自己可能会考砸的学霸们也许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虚伪,他们可能是采取了一种防御性悲观的策略,这是他们用来保护自我价值不受损害的一种策略,也是保持自己成绩优秀的一种策略。

但这里也提醒经常采用防御性悲观策略的学霸们,防御性悲观也有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时常公然吐露对负面结果的种种设想,可能会引起别人对自己能力的质疑,甚至被认为虚伪。因此,防御性悲观者也需要考虑到听者的感受,采取更为恰当的表达方式,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人际误会。

 

 

参考文献

伯格. (2014). 人格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

王卉. (2014). 班级竞争环境、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防御性悲观影响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来源|澎湃号·湃客“懂点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