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世佳
辩护原则一:一分钟原则(深呼吸原则)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和黛比·约菲·艾利斯(Debbie JoffeEllis)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2015年中译版)中提到,我们常常有两套思维系统:一套是理性思维,它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能够明确分清楚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愿望,对事件能够正确认识和冷静分析,伴随着健康的合理情绪;一套是非理性思维,它与理性思维正好相反,不但感情用事,夸大事件的严重性,甚至将结果灾难化,而且总是固执地使用“应该、必须、应当”等不合理且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对自己、他人和生活总是带着批评和责备的态度,因而总是伴随着过分消极的负面情绪。
事实上,这也是由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决定的。我们的大脑处理情绪信息总是要快很多,尤其是处理消极情绪——因为消极情绪往往预示着环境中存在威胁,例如感到焦虑或害怕,有可能是因为身边有危险的人或事,这种情绪能够促使我们在花时间深入思考之前保持警觉,可以随时做好准备逃跑或采取手段保护自己。简单来说,情绪化的非理性思维总是比深思熟虑的理性思维来得快。一般情况下,理性思维还是会逐渐掌握控制权,驳回或改写非理性思维的逻辑错误。但是,如果非理性思维激发的情绪唤醒过于强烈,人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愤怒带来的亢奋或抑郁带来的倦怠中,理性思维就很可能被逐渐淹没在这些强烈的情绪中。
所以,每当我们陷入诸如自怨自艾、强烈否定自我价值感之类的强烈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并不出自我们的理性思维,而是出自冲动化、情绪化的非理性思维。因此,在仓促得出结论之前,我们需要缓一缓,给理性思维一些时间,好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可以采用“一分钟原则”的方法,对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说:“停下来!”然后闭上双眼,开始深呼吸。尽量让呼吸平和且缓慢,缓慢地吸气,缓慢地呼气,感受空气通过鼻腔进入胸腔,又缓缓呼出,安静地聆听呼吸的声音。一般5-10个深呼吸之后,我们的身体就能够摆脱强烈情绪所激发的非理性思维,开始平静下来,同时我们的大脑也获得了充足的氧气,可以进行理性思考了。
辩护原则二:无条件接纳原则
被誉为“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学疗法之父”的贝克(Aaron Temkin Beck)提出了“消极认知三角”(negative cognitive triad)模型,简言之,就是遗传(如基因)和环境(如早期创伤)的风险导致了自我贬低的消极记忆(信息加工偏见)和面对压力的过激生物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过程会形成一种让人们深信不疑的抑郁的信念(即对自身、世界和未来的消极看法),进而加剧信息加工偏见和压力反应。这些抑郁的信念包括:对自己的消极观点,例如“我毫无价值,毫无能力”;对世界的消极观点,例如“我毫无价值,所以其他人都不支持我”;对未来的消极观点,例如“我永远无法做好任何事”。
要纠正这些消极认知,可以采取理性情绪治疗中的无条件接纳原则,也叫3A原则。
第一,无条件接纳自我(unconditional self-acceptance,简称USA):总是接纳自己的弱点。人总会犯错,千万不要因为有过失就自我诅咒。接纳自己会犯错的事实,我们就可以与自己和解。
第二,无条件接纳他人(unconditional other-acceptance,简称UOA):正如你不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责怪自己,你也坚决不要去责怪他人的过失。要同情犯错者,就像你对待犯错误的自己一样。接纳他人会犯错的事实,我们就能够与世界和解。
第三,无条件接纳生活(unconditional life-acceptance,简称ULA):你看到了生活中的不公正、不公平和不道德现象,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努力去完善它。但不能因此断定人生没有希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你可以认为生活“不好”或“不太满意”,但不要认为它是“可怕的”或者“糟糕的”。一切都可能改变,只要心存希望。接纳生活,我们就能够与未来和解。
辩护原则三:ABCDE原则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叫作“ABCDE”的自我治疗方法,即通过写作的方法描述ABC,通过D与非理性观念争论并保留理性观念,最终得到E(表2-13)。
表1 ABCDE方法
A | 诱发事件或不幸遭遇(activatingevents) | 清楚地阐述发生的事件:“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感染的病人还是因为并发症太严重而失去宝贵的生命。” |
B | 对事件的看法或观念(beliefs) | 积极地改变不合理信念,同时坚持讨厌并拒绝非理性思维。 |
C | 后果(consequences) | 行为后果和情绪后果。 “我因为没能救下那位重症病人而感到挫败,我对自己很失望,我为这种无力感而烦恼。”——这是正常的“良性”消极情绪。 “我对自己感到愤怒,有羞愧感和罪恶感,我是一名医生,却没能挽救我的病人!”——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不良”消极情绪。 |
D | 与非理性观念展开辩论(disputation) | 参见表2-14。 |
E | 有实际效用的新观念(neweffect) | “尽管那一刻留下了太多遗憾,但我并不是一个坏人——只是那一刻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太少,而病人的病情迅速恶化,有太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共同造成了这个结果。” |
表2与非理性观念展开辩论
现实辩论 | 逻辑辩论 | 实用辩论 |
我确实实施了所有能够实施的救治方案,但还是失败了,这是我的错误吗? | 我的观念合乎逻辑吗? | 长期保持这种沉重的自责对我有益还是有害? |
换作其他医生处在我当时的情况下,他们会比我做得更好吗? | 我对自己的医术真的这么没有信心吗? | 如果我坚持必须背负这种罪恶感活下去,它能够帮助我拯救更多病人吗?还是会让我越来越自我怀疑? |
所有的救治方案是不是都是优化的标准程序? | 是不是不管我救治了多少人,只要有一位病人不幸故去,我就是一个坏医生? |
面对一件不幸的事件我就深感挫折,这样的我该如何让更多期待我去救治他们的病人相信和依赖呢? |
辩护原则四:榜样原则
榜样,就像一个更加强大的自我。但榜样与纯粹想象中的理想形象不同,榜样有血有肉,他们脚踏实地地生活,他们有着我们向往和渴望坚持的重要品质。一个积极的榜样能够带给我们力量,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坚持自己。我们可以寻找能够带给我们力量的榜样,我们也可以成为他人的榜样。需要注意的是,榜样并不是偶像。榜样是和我们地位对等的独立的个人,我们学习榜样的优点,从榜样的经历中汲取力量,但他们并不需要我们的崇拜,我们也不需要将他们奉若神明。如何选择榜样?
第一,选择熟悉的榜样。从你认识的人中找到值得你敬佩的或你想成为的人,观察他们如何展现态度,表达情绪,克服压力和消极情绪,把他们作为榜样。
第二,选择陌生的榜样。观察你不认识的人——也许是名人,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当代人物——把他们当作榜样。找到一个战胜逆境的楷模,从他身上学习积极向上的品质和行为。
第三,选择做他人的榜样。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交流情绪控制和为自己辩护的观点与技巧,运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坚定自己的理性信念,巩固自己心理调节的效果,这就是在帮助自己。